「最后的旗帜」最新电影评价观后感悟剧情解析:三位影帝的金牌组合


「最后的旗帜」电影别名:Last Flag Flying,电影豆瓣评分:6.7分。

不是救国英雄, 至少可以光明正大地摊在阳光之下,有尊严地尘归尘、土归土吧。在时而幽默时而庄重的起伏中,我反倒更能体会面临战争时,世事和人生的变幻无常。

「最后的旗帜」最新电影评价观后感悟剧情解析:三位影帝的金牌组合插图

《最后的旗帜》无声无息地上映,然后又无声无息地落画了。这出电影无人问津,我是感到失望的。《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》(Boyhood)的导演Richard Linklater,加上三位影帝级人马,本身就是不容错过的金牌组合。

《最后的旗帜》描述Steve Carell千里迢迢地拜访30多年没见面的越战同袍Bryan Cranston和Laurence Fishburne,原来他的儿子命丧伊克拉战争,他希望两位战友陪同他出席葬礼。三人踏上送殡之旅,怀缅少年的轻狂岁月,同时回首美国历代战争,反思战争和生命何价。

「最后的旗帜」最新电影评价观后感悟剧情解析:三位影帝的金牌组合插图1

有点公路电影的格局,在三位影帝维妙维肖的演绎下,绝不觉得沉闷,反而轻松惹笑,尤其在火车上的一段男人才会明白的对话,惹得全场男观囚哄堂大笑;但当谈及认真的战争问题时,又会变得严肃正经,让观众不住反思,也令观众仿佛也走上这段笑中有泪的旅程。

有人认为导演在处理电影气氛上摇摆不定,既想加入喜剧效果,战争的命题却又沉重不已;我个人却是消化得到的,在时而幽默时而庄重的起伏中,我反倒更能体会面临战争时,世事和人生的变幻无常。

「最后的旗帜」最新电影评价观后感悟剧情解析:三位影帝的金牌组合插图2

《最后的旗帜》由男人的年少气盛谈到年过半百,命题很大很阔,但思想明确清晰:就是反战。一开始,我以为Steve Carell极力抢回儿子遗体,即使儿子是壮烈殉职也不愿接受军方大葬,是出于对战争的反感;但原来,随着剧情进展,他得悉儿子并非为国捐躯,只是意外身亡而已。

那么,他自行安葬儿子,不仅是讽刺美国对军人、军人家属的欺上瞒下,更是好好地维护个人尊严:宁愿承受残酷的现实,也不愿接受光环般的美丽谎言,否则就是同流合污地美化战争。「最后的旗帜」最新电影评价观后感悟剧情解析:三位影帝的金牌组合插图3

最后一幕尤其感动。即使没有接受军方的风光大葬,即使儿子不是什么救国英雄,但至少可以光明正大地摊在阳光之下,有尊严地尘归尘、土归土吧。戏名也呼应导演的祈求— — 希望这位儿子的死是last flag flying,以后不会再有战争亡魂。

电影也不是没有瑕疵。虽然电影有三位影帝级人马助阵,但Bryan Cranston实在太抢镜,许多编导本人的反战思想,以及电影一针见血的对白佳句,都出自他这个口不择言的角色口中;相比之下, Steve Carell和Laurence Fishburne没有太多令人深刻的印象。假若再多篇幅描写这两位角色,想必更加丰富。


发表回复